查看原文
其他

“诵革命诗词·学党史知识”丨党史学习教育有声专题系列(三)

新媒体中心 赣南师范大学 2021-06-14


前言

2021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奋进的中国迈上新的征程。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在新征程上攻坚克难、奋勇前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用好红色资源学党史,赣南师范大学创新形式、丰富载体,依托学校“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联合“赣江诗会”,在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重点建设项目(20JDZDI11)的资助下,推出“诵革命诗词·学党史知识”系列专题,由国内著名文化学者、语言文字工作者、广播电视主持人及师生党员诵读革命诗词,同时介绍与之相关的党史知识和革命故事,打造党史学习教育有声专题教材,激励全校师生感悟信仰力量,弘扬革命精神,切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务求实效、走在前列。


本期,我们推出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和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导、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原司长、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原院长姚喜双教授朗诵毛泽东同志的两首诗词,学习诗词背后的党史知识,感悟党的初心使命,汲取奋进力量。


诵革命诗词



西江月·井冈山

毛泽东(1928秋)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诗词背景

1928年7月,湘赣敌军向井冈山发动第二次“会剿”。为打破敌人“会剿”,在敌前锋逼近永新时,毛泽东率31团在永新附近将敌围困在永新县城30里内达25天之久,而朱德、陈毅则率领红军主力28、29团向敌占区茶陵、酃县进攻,迫使来犯之敌慌忙回援茶陵,因而击破了敌人的首次“会剿”。但正当此时,28、29团向湘南冒进,结果在郴州先胜后败,红29团几乎全军覆没,剩余部队同28团一起向桂东转移。毛泽东得知消息后,亲自率31团前往桂东迎还红军主力,这时留守井冈山的仅剩31团的一营,敌人正是乘此机会纠集4个团向黄洋界哨口进攻。敌我力量虽如此悬殊,但井冈军民凭险抵抗,最终以少胜多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当朱云卿把黄洋界保卫战的情况向毛泽东汇报后,毛泽东欣然命笔写出《西江月·井冈山》。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毛泽东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诗词背景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并沿着这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1965年5月,毛泽东又重上井冈山。他感慨良多,诗兴大发,写下这首词。


学党史知识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和向赣南闽西挺进


大革命失败后,集中体现中国革命正确方向的是毛泽东、朱德领导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三湾改编后,毛泽东带领起义军首先来到井冈山。井冈山地处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毛泽东选择在这里建立革命根据地,是因为:这个地区的群众基础比较好,大革命时期湘赣边界各县曾经建立过党的组织和农民协会;这里的部分旧式农民武装,愿意同工农革命军联合;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周围各县有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便于部队筹款筹粮;地处湘赣边界,距离国民党统治的中心比较远,湘赣两省军阀之间又存在矛盾,对这个地区的控制力量比较薄弱。

毛泽东抓住统治阶级内部发生新破裂的有利时机,全力进行边界党、军队和政权的建设。1927年11月,成立湘赣边界第一个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1928年2月中旬,打破江西国民党军队对井冈山地区的进攻。至此,井冈山根据地初步建立,边界党的组织也逐步建立起来。

对工农革命军,毛泽东要求改变过去军队只顾打仗的旧传统,担负起打仗消灭敌人、打土豪筹款子、做群众工作三项任务。1928年4月,他又总结部队做群众工作的经验,规定部队必须执行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以后六项注意又发展成八项注意。这些规定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本质,对于正确处理军队内部关系、军民关系和瓦解敌军等,都起了重大作用。

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湘南起义农军一万余人陆续转移到井冈山地区,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和军委书记。从此,他们领导的军队被称为“朱毛红军”。5月,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书记的湘赣边界特委。

毛泽东、朱德在连续打退湘赣两省国民党军队的进防中,概括出游击战争的基本原则,即“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领导红四军以不足四个团的兵力,在同国民党军队八九个团甚至十八个团兵力的战斗中,不畏强敌、不畏艰难,使根据地日益扩大。

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是同土地革命分不开的。根据地建立之初,分田只在个别地区试行。随着根据地逐步巩固,1928年5月至7月,边界各县掀起分田高潮,年底颁布井冈山《土地法》。广大贫苦农民从分得土地的事实中认识到红军是为他们的利益而奋斗的,从各方面全力支持红军和根据地发展。这是井冈山根据地能够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基础。

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样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正确道路。井冈山时期留下的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井冈山精神,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1928年12月,湘赣两省国民党军队又以3万人的兵力,分五路向井冈山进攻。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率红四军主力向赣南出击,随后同从井冈山突围出来的红五军主力会合,并向闽西发展。1930年春,赣南根据地和闽西根据地形成,先后成立赣西南苏维埃政府和闽西苏维埃政府,为后来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基础,并对各地区红军游击战争的发展和根据地建设起了鼓舞和示范作用。

——摘自《中国共产党简史》,人民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21年版第40-42页



读革命故事


一场保卫井冈山根据地的战斗 ——黄洋界保卫战 ——《西江月·井冈山》的故事


1927年,国共两党合作领导的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由于蒋介石、汪精卫的先后背叛而惨遭失败。在这惨痛的现实面前,在这革命的紧要关头,中共中央召开八七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总方针。

毛泽东参加了这次会议,并在会上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会后,他被派到湖南,发动和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起义是1927年9月9日举行的,经过激烈战斗,在当时敌强我弱的形势下,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来到位于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在这里开展游击战争,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毛泽东成为八七会议后第一个走出城市上山下乡的中央委员。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起义的农民武装到达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正式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革命力量的明显增强,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恐惧。受命于蒋介石的湘赣敌军开始频繁进犯井冈山,妄图扑灭这革命的星星之火。1928年7月,湘赣敌军向井冈山发动第一次“会剿”被英勇的井冈山军民击破。

然而就是在这期间,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经等人,乘毛泽东率红军三十一团在山下的永新地区袭扰来犯之敌的时候,附和红军二十九团官兵的思乡情绪,指令红军二十八团、二十九团冒进湘南,结果在进击郴州时,红二十九团几乎全军覆灭。

刚刚击破敌军的第一次“会剿”就听到这样惊人的消息,毛泽东的心在流血。红军二十八团是根据地的栋梁,毛泽东十分担心这个团再出意外,在得到消息的第二天即率领红军三十一团三营踏上了去湘南的小路,去迎接为保护二十九团而随去的二十八团回山。

这时的井冈山,留守的只有红军三十一团一营和三十二团。湘赣敌军得此消息便又出动,对井冈山发起第二次“会剿”。

敌军已占领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所有县城和平原地区。8月29日,留守井冈山的红军三十一团团长朱云卿、党代表何挺颖、一营营长陈毅安、三十二团团长袁文才、副团长王佐、边界特委书记杨开明等,共同商定了迎敌之策:三十一团一营的两个连和山上地方武装扼守黄洋界、阻击湘军吴尚部三个团的进攻,三十二团分兵把守桐木岭、双马石、八面山、殊砂冲等哨口,以及山下的茅坪。

当晚,朱云卿、何挺颖、陈毅安等就率部队来到黄洋界前沿阵地。黄洋界,在井冈山的北面,海拔1340余米,是江西宁冈和湖南酃县通向井冈山的要隘,其陡壁如削,终年云遮雾锁,极为险峻。黄洋界下,仅有通大陇、茅坪的两条小路,且均筑有工事,可称“一人当关,万夫莫开”。

红军战士和地方武装一到阵地, 便挖壕沟、插竹钉、抬石头、修工事。在敌人到来之前,黄洋界已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30日早晨8时许,一场大雾散去,湘敌吴尚部开始向黄洋界发起攻击,黄洋界保卫战打响了。

由于敌人是向上仰攻,兵力施展不开,只得拖成一条长蛇阵,缓缓而进。而我军居高临下,利用地势很快便将敌人击退。

敌人不甘心第一次攻击的失败。在一片“拿下黄洋界"的狂叫声中,敌军改用炮轰,又一次发起攻击。炮弹打上来,把许多树木、竹草都烧着了,黄洋界上硝烟弥漫。

团长朱云卿急了:“老子若有炮,早送你们归西天了!” 

“炮,我们有,在小井,是八二炮,”贺敏学说道, “不过,听说是坏的。”陈毅安兴奋起来:“赶快找人修修,叫敌人知道红军的厉害!

贺敏学回小井找人修炮去了。炮声过后,敌人排着长蛇阵又爬了上来。打!一声令下,枪声顿作,礌石、滚木飞泻而下,敌人一个个倒下了。

敌人攻击了大半天,伤亡很大,而我守军则士气高昂,越战越勇。到下午4时许,敌人增加了几倍的兵力,再次向黄洋界发起猛攻。

经过大半天战斗,我守军弹药明显不足,形势十分危急! 

正在这时,贺敏学回来了,几个人把小井修械处修好的那门八二迫击炮抬到指挥部附近的阵地。

陈毅安高兴得跳了起来,随即命令开炮。真是急死人,仅有的三发炮弹前两发竟是臭弹,大家注视着最后一发炮弹的发射......

这发争气的炮弹从炮膛飞了出去,正好落在敌军指挥所--源头村,一团火球腾空,炸响了! 

这一声巨响,吓得敌人魂飞魄散,以为我红军主力已经回山,慌乱中开始争相逃命。

我守山军民乘机发起反冲锋,一时喊杀声惊天动地,失去指挥的敌军乱成一团。

夜色中,吴尚部三个团撒回酃县。赣敌王均部一个团得知湘敌败退,也匆匆后撒,退回永新。

就这样,红军在地方武装和群众的密切配合下,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凭借黄洋界天险击败了敌军三个团的进攻,歼敌近千人,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保住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9月,毛泽东回师井冈山,获悉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的喜讯,即兴命笔,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这首词。

——摘自《毛泽东诗词故事》 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22-24页


更多精彩音频

请关注“赣江诗会”微信公众号





专栏回顾




“诵革命诗词·学党史知识”丨党史学习教育有声专题系列(一)▲三月赣师,赴一场春暖花开的约会赣师大这台剧目入选教育部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三月书单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书单“诵革命诗词·学党史知识”丨党史学习教育有声专题系列(二)春满赣师,“樱”你而美!


 GNNU 

 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重点建设项目(20JDZDI11)资助

音频丨赣江诗会

组稿丨曾艳秋 肖俊辉

编辑丨张莹秋

审稿丨陈熙莹 李洛 李青鹏

责编丨李强 主编丨刘权

你的每个赞和在看,我都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